荐片
邓丽君(资料图) 邓丽君军装照 点击图片进入: [风月]邓丽君:唱尽世间情 未恋凡人心 今年1月29日是已故歌手 邓丽君 的60岁冥诞。尽管邓丽君已逝世18年,...
邓丽君(资料图)
邓丽君军装照
点击图片进入: [风月]邓丽君:唱尽世间情 未恋凡人心
今年1月29日是已故歌手 邓丽君 的60岁冥诞。尽管邓丽君已逝世18年,她的影响力却持续不辍,不仅台湾和内地皆为她举办特展和演唱会,她的音乐仍然是华语影视和音乐作品不断挪用的对象。
去年年底上映的 王家卫 电影 《一代宗师》 就挪用了《何日君再来》做配乐。尽管所使用的并非邓丽君演唱版,但对当今两岸三地大部分观众而言,提起这首名曲,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往往是唱响这首歌的邓丽君。有趣的是,电影中那句:“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的台词,某种程度竟呼应了邓丽君的命运……
邓丽君在台湾:“国语政策”与后殖民情境造经典
邓丽君的音乐早年在台湾地区之所以走红,其中一个因素是国民党早年粗暴的语言政策。49年后,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实施“国语政策”,打压闽南语、客语等方言,独尊“中华文化”,并扼杀台湾本土文化直到80年代末期,导致“国语歌曲”垄断乐坛多年。
作为“外省第二代”,邓丽君标准的国语口音及模仿中国地方小调的唱腔符合当时的文化及语言政策。此后,邓丽君将日本曲风带入流行歌中,其风格也满足台湾地区在日本后殖民情境下大众的音乐品味,使得她的音乐地位获得巩固。
80年代以后,邓丽君的音乐在内地流行,国民党因此进一步将邓丽君应用在彼时的宣传战中。当时,国民党甚至曾用“空飘”或“海漂”等方式,将她的音乐卡带送到中国内地。许多报导甚至以“白天听老邓( 邓小平 ),晚上听小邓(邓丽君)”或“不爱老邓,只爱小邓”等宣传词,宣传邓丽君在内地的火红程度。
邓丽君在中国:小调清新成两岸交流敲门砖
在内地,邓丽君的音乐大约在70年代末期,因为进行改革开放,辗转自香港流进内地。
研究两岸流行文化多年的台湾南华大学张裕亮教授指出,邓丽君的歌声柔美,和过往时期内地歌手强调“高、硬、快、响”的革命歌曲不同,使得她深获内地民众青睐。当时,邓丽君等台港歌手的音乐影响之甚,甚至让邓小平在1983年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严厉谴责邓丽君等港台流行音乐是“精神污染”、是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担心靡靡之音腐化人民心灵。
曾就邓丽君现象进行研究的台湾大学研究生赖彦甫认为,邓丽君之所以能在当时走红中国,还因为她的音乐提供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想象外国以及“现代性”的渠道。赖彦甫甚至认为,邓丽君音乐才是两岸交流的一块敲门砖,他说:“现今的两岸研究都以1987年台湾实施解严并开放台湾民众前往内地探亲的那一年为起点,但我认为至少应该要上溯到1970年代末期。我认为‘邓丽君’才是两岸交流真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