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八卦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已播至第16集,这部自开播以来就异军突起的乡土题材电视剧,收视情况喜人。吴秀波正是这张时尚的熟脸儿,把不少年轻观众拉回到电视机前,堪称是贡献收视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已播至第16集,这部自开播以来就异军突起的乡土题材电视剧,收视情况喜人。吴秀波正是这张时尚的熟脸儿,把不少年轻观众拉回到电视机前,堪称是贡献收视率的主要功臣。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村利益纠纷”,吴秀波饰演的“潮叔”书记在观众眼中“有点萌”、“有点贱”,还有不少“大智慧”。从《离婚律师》中张扬睿智的“潮大叔”池海东,到这个有点不太靠谱的“第一书记”马向阳,吴秀波的转变也真是有些大。
我和马向阳一样对农村陌生
吴秀波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拍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讲的是一位从城市到乡下扶贫的“第一书记”的故事,对这个听上去就有些“主旋律”的剧,吴秀波和他的团队第一时间都选择了拒绝。然而,在和导演对谈的四个小时里,他听到的是有些陌生的农村环境,是一个习惯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突然被扔到农村,并遭遇各种不适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触动了他的某根神经。
“我对农村也是比较陌生的,这样一想,我不就和马向阳一样吗?”吴秀波说,他找到了角色扮演的动力,也找到了感受的发动机,“马向阳进入村子的陌生,和我进入这个故事的陌生是一样的。我对农村的理解和反应,其实就是马向阳的理解和反应。”于是,剧中的马向阳开着越野车、拎着蛐蛐罐就下了乡,被农村的老鼠吓得不敢睡,对村里没厕所等环境感到各种不适,而这些其实都是吴秀波的遭遇。
剧里的马向阳,也更像吴秀波惯常的“潮男”形象,背着登山装备满山跑,戴着大墨镜站在群众中。“我自己倒是没考虑角色是不是一定要时尚,也不在乎会不会对我个人的形象有什么影响。”虽然有人吐槽,“第一书记怎么这么潮?”但吴秀波始终觉得,人物造型始终应该和个性匹配,“马向阳的设定就是个都市青年,那么他就应该是都市青年的打扮。”
第一稿有着主旋律剧的通病
接下马向阳这个故事时,吴秀波并不清楚自己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但他凭直觉认为,第一稿剧本有着主旋律戏剧的通病。“马向阳似乎有些太正、太顺了,人物有着天然的社会责任感,总会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觉悟,事件发生前后的反差也像是一种顿悟,而这和现实并不贴切。”吴秀波觉得,对马向阳这个城市年轻人来说,被农村的环境改变、再去改变农村的过程里,一些优秀的个人素质不会是凭空出现的,需要给人物一个铺垫。
因此,他在开篇里对马向阳进行了重新定位,也把这种想法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中。观众在故事一开始看到的马向阳,不是一个“伟光正”的先进青年,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青年。他在下乡时没有抱着多大的宏伟蓝图,甚至因为一些误会,险些被上级领导认为“不够称职”而被召回了城市。为了让后期马向阳的转变更合理,吴秀波和团队商量,在马向阳和其老舅的关系上埋下伏笔。剧中的马向阳在对待患有老年痴呆的老舅时,体现出了尽职尽责的孝心,他再次回到乡村,也是因为听从了老舅的建议。“这就为后来马向阳的转变,找到了根据。”吴秀波说。
对剧本做出的这种改动,在吴秀波看来其实也是演员需要做好的功课。他认为,最好的剧本需要符合三个标准,是否有自己的方向和态度,是否有 好的故事框架,是否有非常清晰的人物个性。吴秀波说到这里,带着一些无奈,笑了笑:“在现阶段的国产电视剧里,要做好一个演员,可能至少要学会去做一半的剧本工作。更多时候我们是退而求其次,三个标准里剧本可能缺了一样或两样,那么演员要做的,就是看看自己能否对其中的缺失做出弥补。”